EN
首页 > 新闻中心 > 动态资讯 > 联盟动态

国合会举办“绿色‘一带一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题论坛

2021-09-09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9月8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2021年年会“绿色‘一带一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题论坛在京举办。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合会秘书长、“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简称绿色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赵英民,国合会副主席、绿色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索尔海姆出席论坛并致辞。
国合会2021年年会“绿色‘一带一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题论坛现场
  绿色成为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的鲜明主题
  赵英民在开幕致辞中指出,绿色已成为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的鲜明主题,为共建国家带来可持续发展新机遇。应把应对气候变化摆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重要位置,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脱碳与减贫协同,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并重,推动共建国家疫后绿色低碳复苏。
  索尔海姆表示,中国在植树造林、减贫、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带一路”将通过绿色投资为全面脱贫创造重大机遇。下一步,应加强绿色投资与绿色技术转移,积极推行绿色金融,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发展最佳实践,让更多共建国家受益。
  论坛由绿色联盟、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和世界资源研究所共同承办,围绕“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疫后韧性复苏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十余位国合会委员及特邀顾问出席会议,来自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国内有关部门,伊朗环境部、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新加坡国家公园局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环境部门,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组织,挪威驻华大使馆、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等驻华使领馆,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金研究院、世界自然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等国内外研究型智库的近150名代表通过线下及线上形式参加研讨。
  中国将引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SDG13)环节由国合会副秘书长,国合会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长,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周国梅主持。
  国合会委员、联盟联合主席、贝索斯地球基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蒂尔,国合会委员、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国合会特邀顾问、联盟咨询委员会委员、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绿色气候基金对外合作局主任奥云,世界资源研究所传播副总裁劳伦斯,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能源司司长刘鸿鹏发言。
  斯蒂尔指出,“一带一路”即将进入新阶段,可以带来更加令人振奋、更加均衡、更加绿色的发展,带来人们生活福祉和经济就业环境的改善。这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毫无疑问将引领这一趋势。
  周伟介绍了“双碳”目标下交通运输部门低碳绿色转型的基础、挑战、路径和方向,提出交通运输业绿色低碳转型应建立交通运输碳排放源的监测体系和排放清单,合理确定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翟东升指出,中国企业积极开展绿色能源国际合作,进展突出、效果显著。“绿色”正在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新亮点、新主题。
  邹骥建议,由共建国家政府部门、国际组织、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召开圆桌会议,探讨兼顾共建国家电力消费、应对气候变化、空气质量改善需求的绿色能源合作方案。
  奥云指出,中国的碳中和承诺给全球带来了新的希望。建议投资要与环境气候标准“挂钩”,并增加气候投融资以应对气候变化。
  劳伦斯表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没有新增“一带一路”煤电项目投资,反映出中国政府对于绿色基础设施投资的高度重视,将引领更加绿色的“一带一路”投资发展趋势。
  刘鸿鹏表示,亚太地区在实现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存在显著资金缺口。绿色“一带一路”有望在可再生能源投资领域作出积极贡献。
  专家建议与沿线国家分享经验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SDG15)环节由国合会特邀顾问,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龙迪主持。
  国合会委员、联盟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汉森,伊朗环境部国际事务与公约中心主任纳吉丝,新加坡国家公园局生物多样性国际保育处高级署长陈莉娜,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卢伦燕,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首席科学官张小全发言。
  汉森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应该成为未来发展的明灯。建议关注贸易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关注山谷、河流、沙漠、港口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生态节点,更多地利用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工具开展“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合作。
  纳吉丝表示,伊朗愿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继续开展绿色发展国际合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可再生能源对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支持力度。
  陈莉娜介绍了新加坡保护生物多样性,建造花园城市的经验和做法,包括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推动气候适应性、拓展自然资本等。
  卢伦燕表示,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已经引起共建“一带一路”各相关方的密切关注,建议推动更广泛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将中国生态红线、自然资本核算等经验和工具与沿线国家分享。
  张小全指出,应重点关注“一带一路”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在项目初期科学规划和选址,并采取缓解措施。
  建议加大对“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支持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疫后韧性复苏环节由国合会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长,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主持。
  国合会委员,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副总裁伏格乐,国合会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长,波士顿大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主任凯文,国合会特邀顾问,联盟咨询委员会国际协调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中金研究院董事总经理,“一带一路”研究中心负责人吴慧敏发言。
  伏格乐指出,中国正在引领绿色包容的疫后复苏。中国的绿色发展实践、基于科技的绿色转型路径,将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一种可行的绿色解决方案,并加快全球绿色发展进程。
  凯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向世界展示了绿色发展的行动和决心。建议中资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大对“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并开发与国际接轨的生态环境风险管理工具。
  张建宇表示,能源转型是“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需要统筹考虑所在国的综合能源及发展战略,推动建立“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统一的碳市场将为“一带一路”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机制。
  吴慧敏指出,未来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投资规模需求超过5万亿美元,而当前资金缺口非常大,迫切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引导、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绿色发展的领域。
  会议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来,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理念不断深化,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加紧密,绿色低碳投资理念更加深入,生态环保支撑服务更加有力,共建国家环保能力不断提升,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新进展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可持续发展新机遇。

版权单位:“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邮编:100035

传真:(86)10-82200539

邮箱:secretariat@brigc.net

邮箱:secretariat@brigc.net

京ICP备1203091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