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 新闻中心 > 动态资讯 > 联盟动态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绿色低碳转型——潜力与机遇研讨会在京举办

2022-03-29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2022年3月24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简称绿色联盟)在京举办“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绿色低碳转型——潜力与机遇研讨会。“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院长郭敬、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气候工作基金会中国办公室负责人张晓华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主持会议致辞环节。
  本次研讨会是绿色联盟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共同开展的“东盟国家绿色低碳转型关键问题和机遇识别”项目下的专家研讨活动。会议邀请到来自10余家中外机构的20余名专家,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东盟能源中心、菲律宾气候与可持续城市研究所、印尼基础服务改革研究所、菲律宾金融未来中心、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中国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金研究院、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等。来自中外研究机构、企业与行业协会的近百名代表线上参会。
  会议介绍了绿色联盟编写的《“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绿色低碳转型——潜力与机遇》报告主要发现,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领域合作的机遇、挑战与未来路径进行了研讨,并就绿色金融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开展了交流。
  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绿色联盟已有研究成果,一致认为应在此次研讨会的良好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国别层面的绿色低碳转型合作研究,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绿色低碳转型专家合作网络,推进区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领域的对话与交流。
  发言嘉宾主要观点如下:
  主旨发言
  郭敬(“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宣布“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响,也为区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注入了新动力。发展中国家只有获得可负担、可再生、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才能真正的扭转对化石能源的路径依赖。
  张洁清(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未来中国对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可从政策经验分享、能力建设、技术资金援助等方面共同发力,助力东盟国家跨越传统发展路径,实现地区内整体经济社会的低碳转型。
  张晓华(气候工作基金会中国办公室负责人):中国的参与对全球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经验,帮助东盟地区实现系统性变革。
  《“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国家绿色低碳转型——潜力与机遇》报告专题讨论
  王茜(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项目规划主任):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应注重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注重发展中国家对能力建设的需求,并加强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
  艾尔尼·迪莫拉(东盟能源中心专家):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巨大,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仍然存在。国际合作对话与支持对东盟区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绿色联盟可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加强起到积极作用。 
  乔速文(缅甸环境专家):东盟国家碳排放量持续走高,但所提交的自主贡献目标(NDC)力度总体有限,在开展区域能源合作方面,东盟地区仍存在资金、政策、技术壁垒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需要我们携手解决。
  顾佰和(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建议可在能源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协同等领域建立工作组及研讨平台,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更加全面深入的合作。
  王久娟(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第二研究所所长):应加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顶层设计,利用能源行业企业、智库和协会等平台与东盟国家开展联合技术攻关、评估或标准互认,以夯实在能源转型方面的长期合作基础。
  可再生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专题讨论
  杜南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员、越南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国际司原副司长):应加强跨境电力交易,克服包括各国进口电力意愿弱、供给量不稳定、标准不兼容等障碍。中国和东盟绿色能源相关的合作机会丰富,希望未来能继续加强国家间的经验交流和能力建设。
  张世国(新能源海外联盟执行理事长、秘书长):能源转型重在规划先行、对话畅通和项目落地,这个过程对创新的要求较高,需要同步跟进人才培养、能力建设、资金支持、政策协调等工作。
  康锐能(菲律宾气候与可持续城市研究所执行主任):全球气候变化危机下,东盟国家亟需能源转型。我们应抓住机会,建立一个中国与东盟可再生能源专家网络,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电力行业转型,加强经济韧性。
  姜克隽(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在新能源发展方面目前技术进步快速,成本不断下降。东盟和中国下一步可以聚焦于电力系统整体设计和具体行业发展,建立碳中和路径下的国际合作机制,促进零碳产业发展。
  迪昂·阿瑞那多(印尼基础服务改革研究所研究员):印尼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必须要加速技术研发,进一步优化政策和监管框架。希望未来中国和印尼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能有技术、融资相关合作。
  张瑞卿(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处长):东盟国家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需要用系统性思维来谋划新能源转型,对路径进行整体谋划。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发展路径上很相似,可以共同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引领转型。
  绿色金融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专题讨论
  刘人淼(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项目险承保部副处长):希望继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绿色投融资行业专项政策的出台,与融资银行、企业和政府进一步沟通,更好地服务东南亚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展。
  萨拉·简·艾哈迈德(菲律宾金融未来中心执行主任、气候脆弱国家财政部长论坛咨询顾问):中国企业在东盟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将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绿色投融资机会,“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技术转让等方式加速东盟地区的绿色低碳转型。建立中国-东盟的可再生能源专家网络以及金融监管机构的通力合作将会有力推动实现投资的可持续发展。
  李雅婷(中金研究院研究员):“一带一路”倡议下清洁能源投资比例在不断的上升,对于未来投资趋势,一方面可以将投资方式转变为购买股权,另一方面可以投资特定项目。
  于佳(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东盟地区能源投资有巨大潜力,目前清洁能源建设成本已大幅降低,具有良好发展空间。多边开发机构为东盟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通过推广“金融+”模式和推动区域合作,提供系统和综合的解决方案。

版权单位:“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邮编:100035

传真:(86)10-82200539

邮箱:secretariat@brigc.net

邮箱:secretariat@brigc.net

京ICP备1203091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