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运输是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但同时也是重要的排放源。据估计,国际航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的3%,如果不采取控排措施,预计未来几年其温室气体排放将增加一倍以上。
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制定了中远期减排目标。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欧盟的减排目标——到2030年,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少55%,欧洲到205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的大陆,并考虑将国际航运纳入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推动航运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对各国实现各自减排目标的贡献不可忽视。
9月24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海洋专题伙伴关系和美国环保协会(EDF)在纽约气候周期间举办了“绿色航运:气候变化亟待行动的下一步”在线研讨会,邀请了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国内外航运公司、研究机构等团体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航运业如何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吸引了近百位来自全球不同机构的代表参与。今天,我们将从减排目标及其实现方式等方面分享各位专家的观点。
谈目标 全球统一还是区域有别?
Camille Bourgeon
国际海事组织(IMO)海洋环境处技术官员
IMO于2018年通过了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174个成员国同意到2050年将航运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8年的水平至少降低50%,目标是在本世纪内实现航运业零排放。
Aoife O'Leary 美国环保协会欧洲办公室国际气候项目总监
国际航运排放在不断增长,如果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航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必须要在2050年减少70%,理想的情况是减少100%。她认为,欧盟将航运纳入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计划非常振奋人心,虽然离走到最终的立法还有很多步骤,但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反映出欧盟已经做好准备。
庄炜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亚洲区经理
IMO的减排战略提出了非常清晰的路线图,但在现实中还需解决技术、融资、成本等很多问题。同时,他对欧盟提出“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表示担忧。他认为,航运业承担了90%的全球贸易运输,需要国际化、标准化、一体化和可执行的战略。如果欧盟单方面采取行动,势必会对IMO制定的全球性规范的权威性构成挑战,如果其他区域采取同样的措施,甚至会影响全球的减排效果。
战略目标是行动的方向和指南,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行动实现目标。对此,与会嘉宾从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监管体系、融资、航运与港口协同发展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谈技术 加强能效和燃料替代
李永红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
要加快相关技术研发,例如加强能效和燃料替代,促进实现低碳能源转型。同时尽快确定航运长期减排路径,助力实现全球气候目标。
Tore Longva 挪威船级社首席顾问
未来十年十分关键,绿色航运不仅需要技术进步,还需要燃料的转变。他提出,蓝氨、绿氨、甲醇、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都是燃料替代的重要选择。
索尔海姆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
技术创新可以助力实现绿色航运减排,建议加快全球航运业的电气化发展。
谈监管 IMO应起到重要作用
刘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特别研究员、牛顿高级学者
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监管体系。她解释说,有效的监管体系可以创造公平的竞争体系,从而提高尝试创新行动者的积极性,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Tore Longva认为,从燃料替代、能效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新燃料安全性等都需要非常强劲的监管框架,IMO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谈基建 设施完善性成掣肘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绿色航运转型的关键因素。例如,使用燃料替代需加强岸电基础设施,而使用液化天然气(LNG)需改善相关加气网络。
蔡梅江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专职外部董事
现在的问题不是船东不愿使用新技术和更清洁的燃料,而是没有更经济高效的替代品。同时,也并非船东不愿使用岸电和LNG等,主要是现在可用的技术、可替代的能源,以及全球的供应网络还有待完善。
谈融资 考虑运用绿色融资机制
采用新的能效提升技术和使用替代燃料,航运企业需要承担必要的成本,尝试创新性技术所承担的资本风险尤甚。
蔡梅江希望,未来一定时间内,资金向绿色能源倾斜,实现技术上突破。他还提出,目前船东的角色在改变,大部分航运公司的船舶都依靠银行融资租赁。实际上,航运公司已经变为第二船东,第一船东是大型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融资当中具有倾向性、导向性,支持绿色航运的行动要落实到金融机构的资金导向上。
庄炜也表示,过去十年,金融机构在市场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大,他们变成了“船东”。他建议,要考虑如何应用绿色融资原则。
Tore Longva建议,建立船舶基金,根据船队的排放情况提供资金,支持航运业的创新发展,分担创新风险。
谈协同发展 绿色港口可以激发绿色航运的巨大潜力
港口是海运发展的基础,建设绿色港口,才能发挥绿色港口的巨大潜力。
卢旭阳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和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以深圳港为例,从船舶污染治理、港口设施绿色改造和货物运输结构调整等方面,展示了深圳的综合绿色港口建设。他说,深圳通过无人机等技术监测船舶的污染排放,使用低硫油和岸电减少船舶污染排放,加强港口作业机械清洁能源改造和港口岸电实施改造,并建立中国第一个船舶海上LNG加注中心,打造了绿色航运枢纽港。
从全球角度来讲,航运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源,也是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从长期发展趋势上看,未来航运业务需求增长强劲。在国际温室气体减排达成共识的大背景下,航运业的减排显得尤为关键。全球需秉承“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创新海洋治理的体制机制,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共同探索绿色航运和绿色港口相结合的创新技术、有效的监管体制和融资机制,实现航运业健康、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