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 政策研究 > 研究课题

《“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及影响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关注的核心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以区域互联互通为核心的“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贯穿了多个陆地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荒野区和其他关键保育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合作领域,其特点是投资和建设周期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如果不进行适当规划,在未来几十年将给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须成为“一带一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中的核心建设理念之一。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大陆,覆盖范围横跨大陆东西两端,气候类型多样,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球平均的2/3,人均耕地面积为全球平均的3/4。就资源禀赋条件而言,“一带一路”沿线地貌多样、地质现象复杂全面,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一带一路”覆盖了位于全球油气最为丰富的地区,该地区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球的58%和54%,其中又以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最为丰富。对于矿产资源,“一带一路”沿线区域重要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储量位于世界前列,非金属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储量也十分可观。

为更深入评估“一带一路”沿线的生物多样性现状,本报告依次进行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的识别研究及其敏感性分析。对于“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的识别,本报告在世界保护区数据库、世界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数据库、世界自然基金会优先生态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等现有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WWF-SIGHT工具对“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进行可视化识别。识别结果显示,“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印缅交界处与欧洲。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地形或为平原,或为丘陵山地,形成了良好的生物生存条件。

对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生物多样性敏感性分析,本报告选取了典型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生境,并根据不同生境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确定适合评估区域的敏感性因子。通过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统筹考虑生态系统变化、动植物物种及栖息地变化、迁徙路线等多种因素,定性定量相结合地评估生态环境敏感性。

分析结果表明,在地域分布上,从东到西,经济走廊建设对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的潜在总体影响呈现减少的趋势;从南向北,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在东南亚地区及亚欧大陆最东边中俄交界地区,走廊建设对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的总体影响最大,这两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敏感性最高。中东欧地区的影响普遍较小,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较低。从经济发展程度上看,在经济较发达的欧洲地区,走廊建设对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的总体影响较小,而在经济发达较落后的东南亚地区、中国中部地区及中俄交界边境地区,总体影响较大。从具体潜在影响来说,“一带一路”沿线保护区总面积的32%可能受到影响,“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与265种受威胁物种的范围重叠。总体上, “一带一路”陆上经济走廊与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存在潜在重叠,这些重叠之处即为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区域。对这些潜在的重叠区域进行后续分析十分必要,有助于确定潜在的解决方案并为生态基础设施投资创造机会。

“一带一路”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尤为值得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拉动经济发展及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交通道路网络作为一种线型网络,长距离、大范围的交通通道在切割生境的同时,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可逆性的深远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分为施工期间影响及运营期间影响,具体包括恶化生物生存条件、干扰生物群落结构等。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公路网、铁路网建设各有差异。总体而言,蒙俄地区及中国铁路网规模较大,中国干线公路里程最长,中欧、中西亚铁路、公路建设均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本报告将铁路公路网与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进行叠合可视化处理,并根据二者重叠程度来分析铁路公路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

本报告还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衡量其对植被覆盖、生态资源占用的影响,更针对性地呈现基础设施对生物多样性敏感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建项目在植被覆盖度、生态资源占用等方面具有潜在风险,但已建成的重点项目正对相关生物多样性损失进行修复。

为进一步探讨如何和谐处理基础设施与生物多样性的交互影响,本报告以中俄陆海联运国际交通走廊为例进行进一步分析。中俄陆海联运国际交通走廊物种丰富、生态系统脆弱多样。同时,它是中俄两国合作的重要关口,在经济发展意义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在该地区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是大势所趋,而该地区脆弱而独特的生态环境又为基础设施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走廊建设采取了许多策略,以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这些措施包括:合理布局工程,降低生态风险;多层次合作建立跨界自然保护区;联合监测环境质量,开展经验交流分享等。

最后,本报告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存在着不少生物多样性丰富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区域,要顺利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势必要衡量、评估与减少项目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在项目规划过程中考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十分重要,在衡量项目可行性时,采用生物多样性相关的评估工具也是必要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开展跨国合作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命题。

基于此,报告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准则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统一;倡导在基础设施投资前使用生物多样性评估决策工具;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原则融入绿色金融框架;加强科学支撑,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标准、规范对接。

版权单位:“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邮编:100035

传真:(86)10-82200539

邮箱:secretariat@brigc.net

邮箱:secretariat@brigc.net

京ICP备1203091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36号